根据商务部披露的信息来看,2014年国内网购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.7%,2015年为33.3%,而到了2016年就只剩下26%了。这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,艾瑞《中国品牌电商服务行业研究报告》表明,网购增速在2017年到2019年期间可能会低于20%。由此阿里巴巴新零售、鸿网云帆新零售(HWYF新零售)、京东新零售等平台相继抢夺零售行业最后一块处女地。
去年天猫一个双十一憋了1个月的订单,完成了历史记录,但是预订期也增加到了一个月,可以说并不是双十一的订单增加了,而是预购时间增长了,阿里巴巴,京东包括亚马逊在互联网上增速逐渐变缓,即便移动互联也不能阻止这一问题,于是传统互联网商大幅进军线下零售,形成了新零售的快速增长。
在面对互联网企业到传统企业的转型中,阿里的做法是传统互联网思维,所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继续如同淘宝一样将传统企业资源聚合到平台之上,仍然是平台供货,解决的是交易环节中的。阿里新零售的核心是打通线上、线下,用数字化的方法对人、货、场进行重构。
产品质量落地一直是消费者纠结的问题,单纯的厂家印制的二维码,能否客观且提高信用度,是互联网+时代消费者纠结的主要问题。鸿网云帆新零售(HWYF新零售)平台与阿里、京东不同的是组合行业资源于平台。为消费者搭建行业版的产品追述与购物平台,旨在为厂家与消费者搭建最为透明的产品信誉平台,将零售切分成垂直的而行业平台,直接形成渠道检测查询与购买一体的行业信息购物平台。从信息渠道助力阿里京东等新零售模式,弥补二者在信息平台的缺失。从而达到更加高透明,低成本的目的。
而京东的新零售策略在于线上线下互通的“营销-交易-仓储-配送-售后”的商贸全流程服务。京东将定位于一家“零售基础设施”解决方案提供商,核心理念在于“零售即服务”。其零售本质没变,真正发生变化的是零售业背后的基础设施。后者每次升级,都会对物流、成本、效率、体验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当然,这里只是对比了京东、鸿网云帆与阿里,这并不能包含所有中国企业对零售行业做出的改变。阿里的无人超市盒马是探索,鸿网云帆的二维码追述行业平台是探索,京东的新零售仍然是探索。但是相信新的模式必然会有新的巨头出现,这三家公司在新零售模式上各有所长,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进军新零售,也拉开了新零售的多维度发展的新格局。究竟谁才是零售革命的最终胜利者或是全部是都是胜利者,拭目以待吧。
转自:数控达人mp 搜狐财经
该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